图片
名老中医王季儒先生行医60年,内科秘验方(下)17.滋阴降火汤
【处方】生地30克,丹皮10克,鲜茅根30克,知母、黄柏、栀子炭各10克,仙鹤草、大青叶各15克,茜草12克,大蓟、小蓟各12克,广角1.5克(研末冲服)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滋阴降火,凉血止血。
【主治】过敏性紫癜。出血点鲜红或紫红,面红烦热,口干咽燥,舌红少苔,脉滑数。
【加减】如大便潜血,加海螵蛸13克,五倍子10克,三七(研冲)、白芨(研冲)各3克。
图片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益气摄血,凉血止血。
【主治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出血点遍于全身皮肤,黏膜,内脏,或齿龈出血,大便潜血,血热者,其色鲜红,或瘀斑、瘀点,脉滑数;气虚者,其色漆黑,肤色惨白,心慌气短,精神颓唐,舌淡苔白。
【加减】心慌,加茯神12克,柏子仁10克;大便潜血,加用“滋阴降火汤”。气虚甚者,重用益气之品;血热甚者,重用凉血之药。
图片
【功效】补肾填精。
【主治】退藏型慢性肾炎。
图片
图片
【功效】育阴潜阳,舒肝理气。
【主治】阴虚阳亢型胸痹肉痛证(冠心病)。症见胸闷、肉痛,头晕,心跳,失眠,血压高,脉弦细而数,舌质红。
21.香连导滞汤
【处方】黄连6~9克,木香1.5~3克,莱菔子9克,槟榔5克,焦山楂12克,金银花30克,焦粬10克,厚朴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清热导滞。
【主治】赤白痢(细菌性痢疾),症见须臾发烧或不烧、腹痛、大便赤白黏液或脓血便,亦有先泄水样便,继则成脓血便者,里急后重,1日十数次或数十次、小便赤短或肛门灼热,舌苔黄腻、脉滑数。
图片
【处方】生石膏30克,黄连、黄芩各9克,白头翁9~30克,秦皮9克,生地榆15~30克、桑叶9克,鲜芦根30克,薄荷5克,金银花、马齿苋各30克,六一散20克,木香1.5克,酒军5~1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熄风。
【主治】疫毒痢(中毒性痢疾),证见发病急、大便脓血或鲜紫血、高烧险恶、口渴嗜饮、里急后重较“菌痢”尤甚。舌质红、苔黄、脉数大或细数。甚则嗜睡、昏倒、抽风。
【加减】恶心吐逆,加竹茹30克;热枕昏倒为热毒上冲心包,
图片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活血化瘀,宣导积滞。
【主治】休息痢(慢性结肠炎)。
图片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效】平肝豁痰、通络活血。
【主治】中经络为中风证之较轻者,多为脑血栓酿成。实证多见半身不摄、口眼倾斜、语言蹇涩、脉象弦滑而数。
图片
【处方】川石斛15克,麦冬10克,生地、元参各15~30克,天花粉15克,生山药、黄芪各30克,苍术、知母、黄柏各1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2次分服。
【主治】糖尿病(消渴)、证属炙热伤阴者。
图片
以从容安神;尿频有脂膏,加桑螵蛸、山茱萸各15克,菟丝子、沙苑子、益智仁各12克以固肾益精;疲顿无力、腰酸腿软、尿频有脂膏、脉细弱、舌质淡胖,系阴损及阳,而成阴阳两虚之象,改用八味地黄汤加黄芪、苍术、元参、菟丝子、沙苑子、补骨脂、益智仁等补肾阳,益肾阴,气血兼顾,阴阳并补。灵验。
【方源】王季儒,《肘后积余集》
26.固脱保元汤
【处方】黄芪、党参、熟地、山萸肉、桂元肉、山药各30克,枸杞子15克,茯神、枣仁各12克,白术9克,生龙骨、生牡蛎各12~30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效】补气固脱。
【主治】中风脱证,多见卒然昏仆不语、口开、眼合、手撒、遗尿、鼾声,或动作厥冷,汗出如油,或面赤如妆,脉浮大无力,或千里细欲绝。凡五绝俱全者死不治。五绝之中心脾两绝(口开、手撒)最为严重。如再兼动作逆冷,汗出如油,危在霎时。为了拯救万一,可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,扶正固脱。凡五绝中出现肝(眼合)、脾(手撒)、肾(遗尿)三绝者均可用之。
图片
【功效】平肝潜阳,苦降泄热。
【主治】高血压病(肝阳上亢型),症见头晕、头痛、险恶易怒、少寐多梦,每因精神刺激增剧,脉弦数有劲。
图片
【处方】生海蛤壳30克,生牡蛎15克,生龙骨12克,白蒺藜、杭菊花各10克,桑寄生30克,杜仲12克,磁石15克,何首乌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育阴潜阳。
【主治】高血压病(阴虚阳亢型),证见眩晕耳鸣、腰酸腿软、失眠、精神烦恼,脉弦滑无力或细弱。
图片
【用法】水煎服,逐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功效】清热退烧,消炎止痛,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。
【主治】急性胆囊炎,高烧,胆囊肿大祸患。
图片
领导:文中处方,仅供临床中医参考,非专科东说念主士,请在专科中医勾通下使用。
方中药味具体分析
生地黄
【性味】鲜地黄:甘、苦,寒。
【归经】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发斑发疹,吐血,衄血,咽喉肿痛。
丹皮
【性味】苦、辛,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用于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夜热早凉,无汗骨蒸,经闭痛经,痈肿疮毒,跌扑伤痛。
茅根
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寒。入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】清热生津,凉血止血。
知母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入肺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滋阴降火,润燥滑肠。治烦热消渴,骨蒸劳热,肺热咳嗽,大便燥结,小便不利。
黄柏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入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。燥湿,泻火,解毒。治热痢,泄泻,消渴,黄疸,痿躄,梦遗,淋浊,痔疮,便血,亦白带下,骨蒸劳热,目赤肿痛,是曲生疮,疮疡肿毒。
栀子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,泻火,凉血。治热病虚烦不眠,黄疸,淋病,消渴,目赤,咽痛,吐血,衄血,血痢,尿血麻豆传媒 足交,热毒疮疡,扭伤肿痛。
仙鹤草
【性味】苦、涩,平。
【归经】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箝制止血,截疟,止痢,解毒。用于咳血,吐血,崩漏下血,疟疾,血痢,脱力劳伤,痈肿疮毒,阴痒带下。
大青叶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归心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。用于温邪入营,高热神昏,发斑发疹,黄疸,热痢,痄腮,喉痹,丹毒,痈肿。
茜草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归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活血,祛瘀,通经。用于吐血、衄血、崩漏下血、外伤出血、经闭瘀阻、重要痹痛、跌扑肿痛。凉血止血,活血祛瘀:本品止血而不留瘀,用于热证出血、经闭腹痛、跌打挫伤。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。
老色哥首发大蓟
【性味】甘,凉。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止血,散瘀消肿。主治:衄血,咯血,吐血,尿血,功能性子宫出血,产后出血,肝炎,肾炎,乳腺炎,跌打挫伤;外用治外伤出血,痈疖肿毒。
小蓟
【性味】甘、苦,凉。
【归经】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全草:凉血止血,祛瘀消肿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便血,崩漏下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。根状茎:肝炎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统统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